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

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 >> 政策制度 >> 规章制度 >> 正文

林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意见

发布日期:2023-03-27    作者:     来源:     点击: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系列讲话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文件精神,结合工作实际,对加强我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系列讲话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发挥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让所有课程、所有教师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基本原则

――坚持系统设计、全面推进。加强课程思政建设顶层设计,建立校、院系、教研室、课程四级联动工作机制,所有课程都要承担好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将课程思政建设覆盖到思政课、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等全部课程,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材、教案、课件、试卷等所有教学文件和教学材料之中,贯穿到教学实施、课程考核、教学管理、教学督导、教学检查、教学研究、教学评价等各环节。

――坚持分类实施、突出重点。体现新时代要求,充分挖掘不同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和特点确定课程思政教育的目标、思路、方法、措施,分类推进、殊途同归。突出前瞻性和协同性,积极开展课程思政研究,支持课程思政教学创新,形成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独具特色、百花齐放的课程思政工作局面。

――坚持科学融入、遵循规律。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坚持育人和育才相统一,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相统一,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找准专业教育与价值教育的融合点,着力解决好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问题,发挥好课程教学主阵地的作用,形成“惊涛拍岸”之声势,产生“润物无声”之效果。

(三)建设目标

通过一至两年的建设,形成全面系统、类型丰富、协同效应良好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形成上下联动、分工合作、相互支撑有力的课程思政运行机制,形成课课有思政、人人重育人、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课程思政工作局面,学校的课程思政整体建设水平进入河南省高职院校先进行列。通过三至五年的建设,选树一批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推出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典型案例,完成一批课程思政研究项目,产生一批课程思政建设成果,打造一批国家级、省级、校级课程思政品牌,学校的课程思政整体水平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二、建设内容

(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了解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增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五)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提高个人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修养,自觉把小我融入大我,不断追求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和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

(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精华和时代价值,教育引导学生传承中华文脉,富有中国心、饱含中国情、充满中国味。

(七)深入开展宪法法治教育。教育引导学生学思践悟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牢固树立法治观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理想和信念,深化对法治理念、法治原则、重要法律概念的认知,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自身权利、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化解矛盾纠纷的意识和能力。

(八)深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并自觉实践各行业的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增强职业责任感,培养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诚实守信、公道办事、开拓创新的职业品格和行为习惯。

(九)深化红旗渠精神教育。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红旗渠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实质和内涵。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培养“忠”“毅”品性、“严”“细”作风,“精”“优”质量观念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建设任务

(十)建立健全课程思政工作机制。强化顶层设计,建立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紧密结合、国家省校三级品牌建设引领、学校院系教研室课程组四级联动的工作机制,形成科学完善的课程思政实施工作体系。

――健全工作机构,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

――建立由教学工作部牵头抓总,党委宣传部、思想政治教育部、人事处、学生工作部等相关部门互相协同配合,教学单位落实推进,学校、系部、教研室、课程四级联动的工作体系。

――各教学单位、教研室、课程组成立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组,加强对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组织及过程管理,确保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落到实处。

――基层党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及班主任,要积极参与到课程思政工作中来,形成以任课教师为主体,多方参与的课程思政协同实施工作格局。

(十一)完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有针对性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切实落实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全校各专业要在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等各类课程、教材中落实课程思政要求。其中,公共基础课要聚焦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人文素质、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国家安全意识和认识能力。专业课要体现课程的广度、深度、温度,根据专业特点,深入挖掘专业课蕴含课程思政要素,明确不同专业课程思政目标,挖掘培育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德育元素,将社会责任、爱岗敬业、团队协作、身心健康、诚实守信、精益求精、劳动竞技、文化传承、创新创造等元素和典型案例贯穿到课程体系的设计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的执行中。

(十二)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要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文学、历史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等维度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结合专业知识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经济学、管理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要帮助学生了解相关专业和行业领域的国家战略、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关注现实问题,培育学生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

——理学、工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与科学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和科学伦理的教育,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工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艺术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教育引导学生立足时代、扎根人民、深入生活,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要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积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引导学生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结合高职专业分类和课程设置情况,落实好分类推进相关要求。

(十三)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课程思政要融入课堂教学建设,作为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核准和教案评价的重要内容,落实到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大纲修订、教材编审选用、教案课件编写各方面,贯穿于课堂授课、教学研讨、实验实训、作业、考核各环节。要讲好用好马工程重点教材,推进教材内容进人才培养方案、进教案课件、进考试。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要健全课堂教学管理体系,改进课堂教学过程管理,提高课程思政内涵融入课堂教学的水平。要综合运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组织开展名家大讲坛及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习实训活动,不断拓展课程思政建设方法和途径。要发挥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言传身教作用,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用良好的师德师风、言谈举止、行为规范影响学生,培养学生为人处事的良好习惯。

(十四)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要推动广大教师进一步强化育人意识,找准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确保课程思政建设落地落实、见功见效。要加强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建设,开展经常性的典型经验交流、现场教学观摩、教师教学培训等活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共用。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法律职业伦理、工程伦理、人文教育等专题培训。将课程思政纳入教师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和师德师风、教学能力专题培训等。充分发挥教研室、教学团队、课程组等基层教学组织作用,建立课程思政集体教研制度。鼓励支持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合作教学教研,鼓励国家级、省级教学名师等带头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加强课程思政建设重点、难点、前瞻性问题的研究,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部和相关专业教学组织的作用,构建多层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体系。

(十五)建立健全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多维度的课程思政建设成效考核评价体系和监督检查机制,充分发挥学校各类专家组织作用,研究制订科学多元的课程思政评价标准。把课程思政建设成效作为品牌专业和品牌课程建设、专业认证、系部教学绩效考核等的重要内容。把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情况和教学效果作为教师考核评价、职称评聘、评优评先、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在教学成果奖、教材奖等各类成果的表彰奖励工作中,突出课程思政要求,加大对课程思政建设优秀成果的支持力度。

四、保障措施

(十六)加强组织领导。学校建立形成学校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教学工作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联动、系部落实推进、教研室和课程组具体实施、广大教师积极参与的课程思政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

(十七)落实经费保障。学校将课程思政建设列入精品在校开放课程建设项目经费中,足额保障课程思政建设需要。通过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形式对课程思政建设提供资助,确保专项建设项目顺利实施。

(十八)提供政策支持。将课程思政建设成效作为对学校基层党组织和各单位、部门工作考核、绩效评价、先进评选的重要指标,作为教职工个人业绩考核、评优评先、职称评聘、选拔任用的重要条件,促进形成全员参与支持课程思政建设的良好氛围。

(十九)实行责任追究。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学校定期对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开展情况和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评价,保证课程思政实施工作全流程全要素可查可督可改可究,对于在课程思政工作中有重大失误并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单位党政负责人和工作责任人的责任。